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廷的组词

廷字的常见组词有:大廷廣眾、宮廷文學、宮廷舞、宮廷政變、蔣廷錫、朝廷不可一日無君、阿根廷共和國、大廷廣衆、清廷、門廷、廷參、廷試、內廷、虜廷、偽廷、後廷、廷訊、徑廷、廷毀、廷爭面折、廷詰、廷說、宮廷、銓廷、僞廷、廷論、廷對、機廷、廷爭、鮑廷博、逕廷、敭廷、廷議、廷評、明廷、來廷、廷選、面折廷諍、面引廷爭、不廷、縣廷、龍廷、阿根廷、樞廷、廷諍、廟廷、府廷、虞廷、李廷珪墨、班廷、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廷字相关信息

  • 拼音tíng
  • 部首
  • 总笔画6画
  • 统一码5EF7
  • 五笔TFPD
  • 仓颉NKHG
  • 郑码MBY
  • 四角12401

廷tíngㄊㄧㄥˊ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áo )~。宫~。~杖。~

含有廷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鬼廷 鬼廷 语出: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六:“ 秦穆公 时,有人掘地得物若羊,将献之。道逢二童子,谓曰:‘此名为蝹,常在地中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东南枝捶其首。’由是墓皆植柏。又曰柏为鬼廷。”
廷爭 廷争 tíng zhēng ㄊㄧㄥˊ ㄓㄥ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史记·吕太后本纪》:“ 陈平 、 绛侯 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 《隋唐嘉话》卷下:“ 徐 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复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廷杖 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不廷 不廷 不廷,汉语词语 ,拼音:bù tíng,解释:不按时朝贡,指不驯服的藩国。
虞廷 虞廷 虞廷(1875—1912),字赓甫,浦江虞宅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目睹列强侵华,认为非强军不足以御侮卫国,报名入浙江武备学堂。
帝廷 帝廷 帝廷,汉语词汇。 拼音:dì tíng 释义:1、朝廷。“王廷”的别称。2、帝廷,祭天神之廷。3、古天文学上指太微垣。
廷孔
廷逆 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
廷见 廷见 tíng jiàn 廷见(廷见) 指百官朝见皇帝。《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廷见,谓於百官正朝毕集之时。”
廷寄 廷寄 清公文名称,或称寄信、寄信谕旨。廷寄谕旨较明发上谕易于保密,且传递迅速,所以成为清代皇帝传旨施政的得力工具。
计廷 计廷 拼音:jì tíng 注音: 亦作“ 计庭 ”。 宋 代置三司使统领财赋事务,故称三司为“计廷”。 宋 王珪 《代叔父光禄卿乞致仕表》:“中簉计廷,晚官卿寺。”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树缋计庭之司,飞荣书殿之秘。” 宋 晁补之 《代韩太中乞致仕表》:“盖尝选贰计廷,进跻谏省,间因便殿,数侍清光。”
阿根廷
廷說 在朝廷上游说。
府廷 府廷 府廷,读音为fǔ tíng,是一个汉语词语,同“ 府庭 ”。
伍廷芳
虜廷 虏廷 虏廷,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ǔ tíng,亦作“ 虏庭 ”。是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彤廷 彤廷 拼音:tóng tíng 注音:ㄊㄨㄙˊ ㄊㄧㄥˊ 亦作“ 彤廷 ”。 1. 汉 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 2. 泛指皇宫。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廷缀两班。” 清 赵翼 《木兰较猎》诗:“行阙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廷珪墨 廷珪墨 tíng guī mò
闕廷 阙廷 阙廷,亦作“ 阙庭 ”汉语词汇。 拼音:quē tíng 释义: 1.楼阙庭院。2、朝廷。亦借指京城。3、.两眉之间。

含有廷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廷争面折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大廷广众 见“大庭广众”。
面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面折廷诤 见“面折廷争”。
小朝廷 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指处于偏安局面、狭小范围的中央政权
面引廷争 同“面折廷争”。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