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的组词
揭字的常见组词有:揭祕、揭業、無名揭帖、揭車、揭貼、翹揭、負揭、揭櫫、揭諦、揭開、揭債還債、閣揭、軒揭、揭驕、簽揭、開揭、樹揭、不到火候不揭鍋、揭黃、揭曉、揭參、揭蓋兒、揭醜、揭陽、揭條、揭鍋、調揭、揭債、斬木揭竿、揭揭、昭揭、揭雞肆赦、揭黄、揭竿、括揭、揭寶、揭厲、牟婆洛揭拉婆、揭牓、不到火候不揭锅、脣揭齒寒、揭阳、揭天、匿名揭帖、橫刀揭斧、揭盖、斬竿揭木、揭篋、揭不開鍋、揭举、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揭字相关信息
- 拼音jiē
- 部首扌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63ED
- 五笔RJQN
- 仓颉QAPV
- 郑码DKRY
- 四角56027
揭jiēㄐㄧㄝˉ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含有揭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揭火 |
辞典解释揭火jiē huǒ 拨火。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那衙里果然富贵,但见:……大象口中牙,蠢婢将来揭火;犀牛头上角,小儿拿去盛汤。」 |
揭厉 |
揭厉 揭厉,拼音qì lì,出自芮挺章 《序》。 |
冤揭 |
冤揭 冤揭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鸣冤的揭帖。 |
揭露 |
揭露 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
檐揭 |
檐揭 《史记·滑稽列传》:“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
揭瘡疤 |
辞典解释揭疮疤jiē chuāng bā 揭露他人的隐私或丑事。 如:「他已承认错误了,你又何必再揭疮疤呢?」近义词揭隐私 |
揭白 |
揭白 揭白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掀去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白巾,为之画像。 |
揭陽 |
揭阳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地方。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阳县,以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而得名。1991年12月设为地级市,是潮汕地区历史较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兴城市。地跨东经115°36ˊ至116°37ˊ39,北纬22°53ˊ至23°46ˊ27。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240.5平方公里。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 揭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 |
揭折 |
辞典解释揭折jiē zhé 抵偿。 《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荏苒光阴,不觉过了一年有余,无钱殡送,心思一计,不免将身卖与人佣工,得钱揭折。」 |
無名揭帖 |
指不具名的揭人隐私的字条。 |
括揭 |
括揭 括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进栏回窠的牛羊鸡等禽畜。 |
揭席 |
揭席 揭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ē xí,是指散席。 |
揭蓋 |
揭盖 揭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jiē gài,意思是比喻揭开矛盾,也比喻揭开秘密。 |
贷揭 |
借贷的凭据。 |
呼揭 |
呼揭 1.亦作呼偈。 2.汉时西域国名。汉高祖时归降于匈奴。 |
調揭 |
调揭 调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iào jiē,意思是嘲笑﹐指斥。 |
揭骄 |
揭骄 揭骄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放肆自得。 |
揭貼 |
揭贴 亦作“ 揭帖 ”。犹张贴。 |
紮揭 |
扎揭 zhā jiē ㄓㄚ ㄐㄧㄝ 扎揭 传说中的鬼神名。 |
條揭 |
条揭 条揭,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逐条揭露。 |
含有揭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 | 拼音/解释 |
斩竿揭木 |
犹言斩木揭竿。 |
横刀揭斧 |
持刀执斧。 |
深厉浅揭 |
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
揭竿四起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
昭然若揭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揭箧担囊 |
盗窃箱笼等财物。 |
揭箧探囊 |
盗窃箱笼等财物。同“揭箧担囊”。 |
揭地掀天 |
指翻天覆地 |
斩木揭竿 |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
揭竿而起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
掀天揭地 |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
揭不开锅 |
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
揭人之短 |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
揭债还债 |
揭:举;揭债:借债。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会始终存在。形容于事无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