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的组词
桓字的常见组词有:攬桓鬚、攬桓須、桓山鳥、齊桓公、顺桓、桓繆、桓靈、桓溫、桓石虔來、盤桓、烏桓、桓伊箏、質桓、單桓、桓宮、張桓、桓譚、鯢桓、乌桓、順桓、桓殷危語、隱隱桓桓、般桓、桓撥、桓寬、釋提桓因、桓伊弄、漢桓帝、槃桓、桓郞笛、释提桓因、磬桓、桓笛、盤桓髻、揽桓须、下道齐桓、质桓、张桓、郁郁桓桓、隐隐桓桓、檀桓、三桓、平桓、磐桓、洀桓、盘桓髻、盘桓、鲵桓、柳老悲桓、赳桓、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桓字相关信息
- 拼音huán
- 部首木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853
- 五笔SGJG
- 仓颉DMAM
- 郑码FBK
- 四角41916
桓huánㄏㄨㄢˊ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表。
含有桓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桓伊笛 |
1.见"桓郎笛"。 |
桓石虔來 |
桓石虔来 桓石虔来, 解释: 1.《晋书・桓石虔传》:石虔小字镇恶。有才干,��捷�~伦……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有患疟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见畏如此。后遂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
攬桓鬚 |
揽桓须 揽桓须,汉语词语,读作 lǎn huán xū,解释为忠而见疑。 |
鯢桓 |
鲵桓 鲵桓是汉语词汇,是一种动物。 |
槃桓 |
徘徊,滞留。游乐。广大貌。 |
单桓 |
单桓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西北郊。单桓国人口为当时西域诸国最少。实为有记载,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国家。 |
柳老悲桓 |
柳老悲桓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平桓 |
平桓 平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píng huán,意思是指周平王与桓王。 |
桓伊弄 |
同“桓伊三弄 ”。 |
盘桓 |
盘桓 盘桓,汉语词汇。 拼音:pán huán 释义:1.徘徊;逗留。2.周旋;交往。3.玩弄;逗弄。4.盘旋;曲折回绕。5.广大貌。6.引申为傲慢自大貌。7. 徘徊,滞留。8. 游乐。9. 犹疑不决的样子。 |
桓繆 |
桓缪 桓缪(桓缪) 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称。缪,通“ 穆 ”。《楚辞·九章·惜往日》:“不逢 汤 武 与 桓 缪 兮,世孰云而知之。” |
質桓 |
质桓 质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ì huán,指东汉质帝、 桓帝的并称。 |
盘桓髻 |
盘桓髻 盘桓髻,古代妇女发型。晋崔豹《古今注·杂注》: “长安妇人好为盘桓髻。 |
桓溫 |
辞典解释桓温huán wēn 人名。(西元312~378)字元子,晋龙亢人。初拜驸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与前燕慕容垂战于枋头,大败而还,后废帝奕,立简文帝,阴谋篡夺,威势显赫,旋以疾卒。 |
齊桓公 |
辞典解释齐桓公qí huán gōng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西元前643)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谥桓。 英语 Duke Huan of Qi (reigned 685-643 BC), one of the Five Hegemons 春秋五霸德语 Huan von Qi (Eig, Pers, - 643 v.Chr.)法语 Qi Huan Gong |
隐隐桓桓 |
隐隐桓桓 ' |
桓山鳥 |
桓山鸟 桓山鸟,读音huán shān niǎo,汉语词语,以喻离别的痛苦。 |
烏桓 |
乌桓 “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49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 |
桓郞笛 |
|
桓桓 |
桓桓 桓桓,拼音huán huán,词语出自《诗经》,本意为威武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又引申为宽广、坦然的样子。此词仅见于古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