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濤的组词

濤字的常见组词有:鷺濤、驚濤巨浪、層濤、憤濤、廣陵濤、海濤、懸濤、濤瀾、濤瀨、濤頭、驚濤駭浪、駭浪驚濤、風濤、驚濤、驚風怒濤、駭濤、瀧濤、銀濤、濤瀧、驚濤怒浪、靈濤、鯨濤鼉浪、詩濤、煙濤、龍濤、霜濤、驅濤、鯨濤、環濤、薛濤、雪濤、翻濤、濤生雲滅、空濤、薛濤牋、薛濤箋、推濤作浪、浪濤澎湃、逆濤、浩濤、紅濤繡海、弄濤、洪濤、狂濤駭浪、射濤、浪濤、山濤、怒濤、石濤、潮濤、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濤字相关信息

  • 拼音tāo
  • 部首
  • 总笔画17画
  • 统一码6FE4
  • 五笔IFNF
  • 仓颉EGNI
  • 郑码VBJD
  • 四角34141

含有濤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鯨濤 鲸涛 jīng tāo 鲸涛(鲸涛) 惊涛,巨浪。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但见鲸涛蹙雪,蜃阁排空,石桥之柱欹危, 蓬岫 之烟杳渺,恐葬鱼腹,犹贪雀生。” 明 刘基 《尉迟杯·水仙花》词:“三岛鲸涛迷天地,欢会处都成间阻。”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守御海口,以防鲸涛不测之变。”
煙濤 烟涛 烟涛,汉语词语,读作“yān tāo”,指波涛渺茫的意思,远远看去好像烟雾笼罩。
廣陵濤 广陵涛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广陵涛盛于汉代到六朝,消失于公元766到799年唐代的大历年间。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的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故称广陵涛。
伍子濤 伍子涛 伍子涛,典故名,典出《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相传吴国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吴王夫差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林濤 林涛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秘书长)林涛(lintao)男,汉族,1975年5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现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秘书长。
伍胥濤 伍胥涛 相传吴国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吴王夫差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亦作“伍胥涛 ”。
瀧濤 泷涛 lóng tāo ㄌㄨㄙˊ ㄊㄠ 泷涛(泷涛) 汹涌的波涛。 清 方苞 《光禄卿吕公墓志铭》:“夏秋之交, 洞庭 泷涛壮猛。”
濤瀾 涛澜 词语释义 波澜,大浪。 唐 李白 《赠华州王司士》诗:“ 淮水 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一本作“ 波澜 ”。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 曹子 本儒侠,笔势翻涛澜。”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
濤瀨 涛濑 涛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āo lài,指波涛与急流。
推濤作浪 【解释】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狂濤 狂涛 狂涛,汹涌的波涛。
懸濤 悬涛 (悬涛) 飞湍而下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之上有石梁焉,故曰 吕梁 也。悬涛漰渀,实为 泗 险。”
翻濤 翻涛 翻涛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fān tāo,意为翻腾的浪涛。
射濤 射涛 射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è tāo,是指以箭射巨浪。
翠濤 翠涛 (1).绿色波涛。 元 周权 《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翠涛化千峰,尚作掀舞态。” 明 刘基 《弋阳方氏寿康堂》诗:“先生筑堂依林皋,绕屋杉松浮翠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菁树蒙蔽,如翠涛沉雾,深深在下,而莫穷端倪。” (2).酒名。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魏征善治酒》:“ 魏左相 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涛。” (3).砚名。 元 倪瓒 《赋翠涛砚》:“岳翁尝宝翠涛石,今我还珍翠涛砚。翠涛沄沄生縠纹,云章
潮濤 潮涛 潮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o tāo,是指潮水。
魂壓怒濤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伍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魂压怒涛"称颂子胥忠心赤胆,至死不渝。
波濤洶涌 【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雪濤 1.波涛。 2.指连绵起伏的深厚积雪。 3.指汤色鲜白的茶水。
波濤 波涛 (汉语词语)波涛,江湖海中的大波浪,出自于《淮南子·人间训》。

含有濤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濤字的相关链接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