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的组词
砚字的常见组词有:绿石砚、砚槽、鏊砚、砚瓦、铜砚、蟾砚、砚务、焚砚、铜雀砚、蚌砚、砚砖、同砚席、程砚秋、冻砚、吕砚、砚璞、风砚、设砚、同砚、鱼砚、砚务官、宫砚、砚海、砚滴、砚匣、砚子冢、风字砚、砚蟾、砚耕、枯砚、砚格、楮墨笔砚、韫玉砚、砚席、砚山、砚农、砚材、炙砚、同笔砚、砚草、砚北、砚冰、砚水、砚屏、砚田、砚台、砚石、砚池、洮砚、端砚、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砚字相关信息
- 拼音yàn
- 部首石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781A
- 五笔DMQN
- 仓颉MRBHU
- 郑码GLR
- 四角17612
砚yànㄧㄢˋ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旧指同学关
含有砚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拼音/解释 |
寒砚 |
寒砚 寒砚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án yàn,是指冰凉的砚台。 |
呵砚 |
呵砚 hē yàn 呵砚 谓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元 洪希文 《春寒无炭》诗:“吟成呵砚冰尚坚,毛颖蹇涩非 张颠 。”参见“ 呵笔 ”、“ 呵冻 ”。 宋后,茅山道观屡遭战乱破坏,徽宗所赐8件珍宝,其中4件不知在何年代失落,另4件尚存,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玉印、玉圭、玉符、呵砚。 呵砚,是用特殊石材制作的砚台,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4.4厘米、1厘米。此砚小而玲珑,造型奇特,通体晶亮,为砚中珍品。那么,为何叫“呵”砚?原来,人们对砚呵 |
砚冰 |
砚冰 砚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àn bīng,释义为砚水冻成的冰。 |
楮墨笔砚 |
楮墨笔砚 chǔ mò bǐ yàn 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
水砚 |
亦作“水研”。 |
瓦头砚 |
瓦头砚 古宫殿瓦所作之砚的俗称。又名“砚瓦”。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唐贯休《禅月集·砚瓦诗》:“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百宝总珍集·瓦砚》、明曹昭《格古要论·汉末未央宫瓦砚记》。 |
几砚 |
几砚 几砚(几砚) 亦作“ 几研 ”。几案和砚台。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宋 陆游 《砚湖》诗:“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元 虞集 《题张希孟凝云石》诗:“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緼。” |
刷丝砚 |
刷丝砚 安徽歙县所产的石砚。以罗纹的粗细划分等级,石纹细密象刷丝一样的叫刷丝罗纹。参阅宋洪适《辨歙砚说》。 |
风砚 |
风砚 风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yàn,意思是风字形的砚石。 |
蚌砚 |
1.亦作"蜯砚"。 2.见"蚌研"。 |
炙砚 |
指严寒天烘烤砚台以磨墨作诗文。 |
朱砚 |
朱砚 红色的石砚。 宋 米芾 《砚史·蔡州白砚》:“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蘂石亦作小朱砚。” |
砚农 |
砚农 砚农 : yàn nónɡ 1.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
鏊砚 |
鏊砚 鏊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ào yàn,指砚台之一种。 |
子石砚 |
子石砚 子石砚是指用上等端石制作的砚。是由宋 唐询 《砚录》:“ 端州 石工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有穴出自然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谓之子石砚。” 得来。 |
共砚席 |
共砚席 共砚席是一个中文词语,出自清朝周亮工的《书影》,指同处学习。 |
砚北 |
砚北 砚北(yàn běi),汉语词语,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
贡砚 |
贡砚 贡砚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òng yàn,亦作“ 贡研 ”。充作贡品的砚台。 |
焚砚 |
焚砚 解释 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砚,不复写作,亦作“焚研”。 |
吕砚 |
吕砚 古代陶砚名。宋米芾《砚史·吕砚》:“泽州有吕道陶砚,以别色泥于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 |
含有砚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 | 拼音/解释 |
铁砚磨穿 |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
磨穿铁砚 |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
笔墨纸砚 |
指书写工具 |
笔耕砚田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