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螟的组词

螟字的常见组词有:玉米螟、負螟、蟲螟、负螟、鹪螟、鷦螟、螟虫、螟蜓、螽螟、螟蝗、三化螟蟲、蟭螟、螟立、螟脯、螟蜅、螟蜮、二化螟、螟螣、螟蟲、螟蠧、螟蟊、蟊螟、螟蠹、螟蛉子、虫螟、螟害、螟蛉、螟蛾、柳昏花螟、焦螟、蝗螟、螟、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螟字相关信息

  • 拼音míng
  • 部首
  • 总笔画16画
  • 统一码879F
  • 五笔JPJU
  • 仓颉LIBAC
  • 郑码IWSO
  • 四角57180

螟míngㄇㄧㄥˊ 〔~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

含有螟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螟蜮 螟蜮 螟和蜮,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 出处 《吕氏春秋·任地》:“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高诱 注:“蜮,或作螣,食心曰螟,食叶曰蜮, 兖州 谓蜮为螣,音相近也。”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唐 陆贽 《奏依京兆所请折纳事》:“只如螟蜮为殃,豌豆全损。”
鹪螟 鹪螟 鹪螟是汉语词汇,拼音jiāo míng,出自《文选·张华》。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蛀食水稻茎部,为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为害株田间呈聚集分布,中心明显。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但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
螟螣 螟螣 mínɡ tè;1.两种食苗的害虫。2.喻为害人民者。
螟害 辞典解释螟害míng hài 螟虫蛀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害。
螟虫 螟虫 螟虫,是稻的害虫,属鳞翅目。螟虫就是磷翅目有喙亚目 螟蛾科昆虫的统称。中国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褐边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
螟脯 螟脯 螟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íng fǔ,是指墨鱼鲞。
螽螟 螽螟 螽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ōnɡ mínɡ,指蝗虫与螟虫,泛指虫灾。
蟊螟 蟊螟 蟊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o míng,是指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
螟立 螟立 螟立,读音 míng lì,汉语词语,谓立为螟蛉子。犹过继。
三化螟蟲 辞典解释三化螟虫sān huà míng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通常一年可产生三代,幼虫越冬至春化蛾,产卵于稻叶上,是为第一次。五、六月间,出现第二次。七、八月间又出现第三次,蠹食稻茎,为害最巨。 也称为「三化螟蛾」。
焦螟 焦螟 焦螟: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 焦螟:《聊斋志异》篇目
柳昏花螟 柳昏花螟【解释】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出处】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示例】然‘~’,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螟蛉 螟蛉 螟蛉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 蜞蛉有子 , 蜾嬴负之 ” 这句话出自 《诗经 小雅 小宛》 。泛指稻螟蛉、棉铃虫 、 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 昆虫的幼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子’比喻义子。
螟蝗 螟蝗 螟蝗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螟和蝗,都是食稻麦的害虫。
螟蠧 螟蠧 螟蠧,读音mínɡ dù,汉语词语,常比喻害民者。 螟,即螟蛾一类的害虫;蠧,即蠹虫一类的害虫。螟蠧,两种害虫统称。比喻损害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亦形容此类有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人群。
蟲螟 虫螟 虫螟拼音是chóng míng,注音是ㄔㄨㄙˊ ㄇㄧㄥˊ,释义是指危害庄稼的虫类。
鷦螟 鹪螟 鹪螟是汉语词汇,拼音jiāo míng,出自《文选·张华》。
蟭螟 蟭螟 焦螟。传说中一种微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 清 屈大均 《孤竹吟》:“独智世不容, 接舆 久佯狂,神龙为蟭螟,白刃莫能伤。”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七:“大视小则蒙,小视大则瞭,虽有 离娄 明,不知蟭螟皎。”参见“ 焦螟 ”。
虫螟 虫螟 虫螟拼音是chóng míng,注音是ㄔㄨㄙˊ ㄇㄧㄥˊ,释义是指危害庄稼的虫类。

含有螟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螟蛉之子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