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酿的组词

酿字的常见组词有:楚酿、酿蜜、百花酿、酿泉、冬酿、酿寒、重酿、酿乱、酿事、酿肆、酿鹅、酿秫、酿母菌、郫酿、斋酿、野酿、酿辞、小酿、薀酿、酿祸、酿雪、下酿、酿酝、酿糯、酿王、酿瓮、酿制、酿具、酿米、都酿、炽酿、酿饭、酿泽、酿采、酿花、酿郁、酝酿、酿造、酿热物、酿酒、造酿、藴酿、郁酿、翳酿、楦酿、新酿、猥酿、私酿、市酿、三酿五齐、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酿字相关信息

  • 拼音niàng
  • 部首
  • 总笔画14画
  • 统一码917F
  • 五笔SGYE|SGYV
  • 仓颉MWIAV
  • 郑码FDSX
  • 四角13632

酿niàngㄋㄧㄤˋ 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造。~酒。~醋。 指酒

含有酿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郫酿 郫酿 pí niàng 郫酿 即郫筒酒。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长缾磊落输郫酿,轻骑联翩报海棠。”参见“ 郫筒 ”。
酿乱 酿乱 酿乱(酿乱) 酿成祸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邪教酿乱,或托於佛,或托於道,或亦出於儒,是在法禁张弛,事不关佛也。” 张謇 《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其酿乱首祸之人,并请明降谕旨,予以处分,以谢天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 中期共分四段,第一段是酿乱期,其余三段都是统一势力和割据势力这一主要矛盾在不同情况下的斗争表现。”
酒酿 酒酿 (特产酒)酒酿(sweet ferment rice ),旧时叫“醴”,是中国传统的特产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在我国全国各地称呼不同又叫醪糟、酒酿、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 酒酿甘辛温,含糖、有机酸、维生素B1、B2等,可益气、生津、活血、散结、消肿。不仅利于孕妇利水消肿,也适合哺乳期妇女通利乳汁。
藴酿 1.蓄积;酝酿。 2.含蓄。
酿祸 酿成祸患。
春酿 春酿 春酿:唐朝赵嘏 诗歌 春酿:汉语词汇 春酿 (汉语词汇)春酿,汉语词汇。 拼音:chūn niàng 释义:1、春季酿酒。2、春酒。
酿采 酿采 酿采,读音 niàng cǎi,汉语词语,指富于文采。
酿泉 酿泉 酿泉,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清康熙年间(1662—1722),知州王赐魁立碑泉侧。泉水清澈寒例,甘醇可口,四季不竭。
楚酿 楚酿 楚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ǔ niàng ,是指 楚 地所产之酒。
酿寒 酿寒 酿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iàng hán,是指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
酿事 酿事 简介 拼音:niàng shì 注音:ㄋㄧㄤˋ ㄕㄧˋ 条目:酿事(酿事) 解释: 制造事端。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刘家福传》:“ 刘家福 , 浙江 江山 人,常投入 清 营充当营勇,以酿事被斥,避地 福建 浦城 。”
梨花酿 梨花酿 梨花酿,读作lí huā niàng,汉语词语,指梨花春酒。
千日酿 千日酿 千日酿指美酒,即“千日酒”,古代传说 中山 人 狄希 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
酿雪 酿雪 空中水蒸气逐渐凝聚而形成为雪。
酿瓮 酿瓮 酿瓮是汉语词汇,读音niàngwèng,出自《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酿泽 酿泽 酿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iàng zé,是指制造和粉饰。
三酿五齐 三酿五齐 泛指醇酒,出自清代《陈鸿节诗集序》
酿造 酿造 (发酵制造工艺)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乌头》:“﹝土附子﹞处处有之,根、苗、花、实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唧唧 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听说这种虫子会酿造一种甜蜜蜜的玩意儿,很好吃。” 引申为对一些原始材料加以组织、加工,使之产生新的东西。 臧克家《“五四”以来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这些颜色和香气发自生活的本身;但
斋酿 斋酿 斋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i niàng ,是指官厅酿造的酒。
酿具 酿酒的器具。

含有酿的成语和解释

成语拼音/解释

酿字的相关链接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