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的词语大全
带喀字的常见词语有:喀噠、達喀爾、日喀則、阿喀琉斯、喀布爾河、呛喀、喀爾喀蒙古、喀斯特地形、喀爾文教派、喀什米爾、喀雜、喀布爾、喀喇崑崙山、喀什噶爾、喀麥隆共和國、嘮喀、嗆喀、喀爾巴阡山脈、喀血、巴爾喀什湖、喀哒、廓爾喀人、喀麥隆、喀拉蚩、布喀河、布那喀、宗喀巴、巴顏喀喇山、达喀尔、坦噶尼喀湖、唠喀、廓尔喀人、喀啦、喀喀、喀尔巴阡山脉、喀巴、喀布尔、喀吧、喀杂、喀斯特、喀秋莎、喀喇昆仑山、喀嚓、的的喀喀湖、巴尔喀什湖、还可以查询喀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喀字相关信息
含有喀的词语和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喀斯特地形 | 辞典解释喀斯特地形kà sī tè dì xíng 在石灰岩层广布的地方,因溶蚀作用进行已久,几乎一切河流均在地表消失,另形成暗流水系,地层表面仅见石灰阱、岩沟及灰岩盆地等,呈现干荒景象,此种地景称为「喀斯特地形」。因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岸的喀斯特区而得名。美国的肯塔基区,我国广西省桂林、阳朔一带,均为有名的喀斯特地形区。 德语 Karst (Geol) |
| 喀血 | 辞典解释喀血kè xiě 从肺或支气管咳出鲜血或血块。 |
| 廓爾喀人 | 廓尔喀人 (对尼泊尔国居民的统称)廓尔喀人作为外国人对尼泊尔全体居民的统称。廓尔喀(Gurkha,香港称为啹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这部落的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这个部落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廓尔喀即是牛的保护者,他们信仰印度教。 |
| 喀爾喀蒙古 | 辞典解释喀尔喀蒙古kà ěr kà méng gǔ 居住在喀尔喀河两岸的蒙古各部之总称。自称为正宗的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裔。现多居于外蒙古,人口约一百万。以游牧、畜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多信仰喇嘛教。 德语 Chalcha, Khalkha (ethnische Gruppe in Mongolei) |
| 喀杂 | 方言。倾吐,说。 |
| 喀吧 | 喀吧 kābā[crack] 象声词喀吧一声,铅笔尖断了 |
| 阿喀琉斯 | 阿喀琉斯 (日本小说《Fate/Apocrypha》中的角色)登场于小说《Fate/Apocrypha》及官方游戏《Fate/Grand Order》,赤方之Rider。相貌极其英俊的青年,其实力与迦尔纳匹敌,性格豁达高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与身为女王的赛米拉米斯关系极差。 真名为阿喀琉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的主将,希腊神话屈指可数的大英雄。以无敌的力量和不死之身而闻名于世,当然更著名的是他的脚踝的致命弱点。 其生涯既如同疾风一般飞驰而过,同时也有着与英雄之名相应的 |
| 喀麥隆共和國 | |
| 喀斯特 | 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 |
| 喀秋莎 | 喀秋莎 (苏联歌曲)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
| 宗喀巴 | 宗喀巴 宗喀巴(1357年~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佛教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大师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铜质鎏金制成。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 |
| 喀拉蚩 | |
| 布那喀 | |
| 喀布尔 | |
| 达喀尔 | 达喀尔 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共和国的首都,位于佛得角半岛,大西洋东岸。达喀尔是塞内加尔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塞内加尔国民议会及总统官邸所在地。它是塞内加尔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00万(2006年)。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因此达喀尔市对于泛大西洋和欧洲贸易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启运点。 |
| 喀啦 | 象声词。 |
| 呛喀 | 呛喀 呛喀,拼音是qiāng kā,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呛咳。 |
| 日喀則 | 辞典解释日喀则rì kè zé 城市名。西藏后藏的首邑,位于楚河、雅鲁藏布江的会口,有大寺札什伦布,为班禅喇嘛的驻地,距拉萨五百三十里。 英语 Shigatse or Xigaze, Tibetan: Gzhis ka rtse, city and prefecture in central Tibet德语 Xigazê (Geo), Shigatse, ch. Xigaze (Stadt in central Tibet) (Eig, Geo)法语 Préfecture de Xigazê |
| 喀麥隆 | |
| 喀爾文教派 | 辞典解释喀尔文教派kà ěr wén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西方宗教改革运动后,由法国宗教改革家喀尔文( John Calvin)于瑞士日内瓦所建立的新教派。主张克勤克俭、过自律而简朴的生活,实践圣经的教训。不久传至欧洲各国,在荷兰及苏格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英国的长老会及移民北美的清教徒,均为其分支。 |
| 達喀爾 | 达喀尔 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共和国的首都,位于佛得角半岛,大西洋东岸。达喀尔是塞内加尔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塞内加尔国民议会及总统官邸所在地。它是塞内加尔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00万(2006年)。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因此达喀尔市对于泛大西洋和欧洲贸易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启运点。 |
| 喀哒 | 喀哒 喀哒是汉语词语,拼音kā dā,解释为咔哒声。 |
| 的的喀喀湖 |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三大湖(仅次于马拉开波湖和帕图斯泻湖)。 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西班牙语作Lago Titicaca,湖上的浮岛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与于地的印第安人语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有“美洲狮岩”(Rock of the Puma)或“铅崖” |
| 喀布爾河 | |
| 喀爾巴阡山脈 | 喀尔巴阡山脉 欧洲中部山脉。在多瑙河中游以北。西起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界多瑙河峡谷,向东呈弧形延伸,经波兰、乌克兰边境至罗马尼亚西南的多瑙河谷的铁门峡谷。全长1450千米。人们习惯上将呈弧状分布的山脉分为西、南、东三部分。多数山峰一般在海拔2000米以下,最高点是西喀尔巴阡的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冰川地貌仅限于少数高耸山峰。 |
| 布喀河 | 辞典解释布喀河bù kà hé 河川名。青海省最大河川,发源于阿木尼厄枯山,最后注入青海。 也称为「大非川」。 |
| 巴顏喀喇山 | 辞典解释巴颜喀喇山bā yán kà lǎ shān 山脉名。位于青海省,为昆仑山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麓平缓,南坡多深切峡谷。海拔约四千五百多公尺,是长江、黄河上源的分水岭。长江上游源于山的西麓,黄河上游源于山的东麓。 也称为「巴颜喀拉山」、「打虎山」、「大黑山」。 |
| 喀喇昆仑山 | 喀喇昆仑山 Kālākūnln Shān[Karakorum Mountains] 中国与克什米尔边界上的大山脉。主干延伸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之间,东南部伸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长约4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居世界第二。雪线海拔5000米左右,是世界中、低纬度最大的山岳冰川区。红其拉甫(山口)为中国、巴基斯坦间主要交通孔道 |
| 嘮喀 | 唠喀 唠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ào kā,是犹唠嗑。 |
| 巴爾喀什湖 | 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哈萨克语:Балқаш Көли,俄语:Озеро Балхаш),为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内陆湖,湖面海拔342米,东西长605千米、宽9-74千米、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位于亚洲中部,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湖北岸建有巴尔喀什城,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主要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