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噶的词语大全

带噶字的常见词语有:達嚕噶齊、薩噶達娃節、準噶爾、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噶布倫、噶點兒、噶廈、噶當派、噶倫、瑪爾噶、噶舉派、噶個點兒、噶大克、玛尔噶、喀什噶爾、斯多噶學派、达噜噶齐、巴斯噶、巴士噶語言、準噶爾盆地、准噶尔盆地、准噶尔、坦噶尼喀湖、萨噶达娃节、噶举派、噶啷啷、噶隆、噶点儿、噶嘣、噶拉、噶噶、噶当派、噶霏、噶嗒、噶布伦、噶喇、噶厦、噶伦、还可以查询噶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噶字相关信息

含有噶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巴斯噶 巴斯噶 Pascal, Blaise 巴斯噶(1623~62) ,早期的天才都表现在数学、实验物理,和种种发明上;后来在1646年于鲁昂(Rouen)改信了杨森主义〔Jansenism;参奥古斯丁主义(Augustinianism172Augustinianism)〕,之后便一直参与巴黎的社会、学术和文化的生活,直到晚年(1654),经历了在基督里面深刻的肯定、快乐与平安,终于把自己的生命全然献给神。
玛尔噶 玛尔噶 玛尔噶,拼音是mǎ ěr gá,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蒙古语。帽子。
噶倫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辞典解释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píng dìng zhǔn gé ěr huí bù dé shèng tú 清高宗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准噶尔及回部后,高宗命耶稣会教士郎世宁等人作得胜图十六幅,称为「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噶廈
準噶爾 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噶大克 辞典解释噶大克gé dà kè 城市名。西藏阿里的首府,位于印度河支流象泉河东岸,南通印度、尼泊尔,北通新疆和阗,西通伊朗、阿富汗,东达西藏中部、东部,为西陲交通要地,清光绪三十二年中英新订藏印条约开为商埠。 也称为「加托克」。
噶點兒 噶点儿 噶点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á diǎn er,方言。即赌咒。
萨噶达娃节 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
噶布伦
准噶尔 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噶嗒 噶嗒 gá dā 象声词。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这一回国民革命,当然轮到女人剪头发了……把丛丛的满头的东西噶嗒一剪刀,至少可以表示这个人有点儿革命的气息。”
噶伦
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中部的一个淡水湖,位于3°20′S、29°5′E和8°48′S、31°15′E之间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属于断层湖。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公里。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鲁济济河、卡兰博河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南北长约679公里,宽度平均是50.134公里,包括了1828公里的海岸线﹙平均深度570米﹚,最深度位于坦噶尼喀湖的北部,最深处1470米,仅次于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积32900km²,
準噶爾盆地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
噶當派 噶当派 噶当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噶当”,藏语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僧人修行。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该派为后弘期最先创立的重要宗派。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教授派始自京俄巴。奠基人印度僧侣阿底峡(982—1054)入藏后作《菩提道灯论》,提出显密结合、先显后密的佛教教学内容与程序。后弟子仲敦巴(1005—1064)在藏北建热振寺,
巴士噶語言 辞典解释巴士噶语言bā shì gé yǔ yán 一种电脑程式语言。以易于作结构化程式设计及语法明确易懂著称。西元一九七一年由瑞士苏黎世技术大学尼古拉.维尔特(Niklaus Wirth)​教授发表,并以十七世纪法国伟大数学家布莱斯.巴斯卡(Blaise Pascal)​命名。适用于科学及商务上的及时作业,尤其适合小型及微电脑系统。
噶拉 噶拉 噶拉,汉语词汇,读音gá lā,亦作“ 噶喇 ”,象声词,出自《儿女英雄传》。
達嚕噶齊 达噜噶齐 词语 达噜噶齐
噶噶 噶噶 噶噶是一个词语,读音是ɡá ɡá,意思是象声词。
达噜噶齐 达噜噶齐 词语 达噜噶齐
薩噶達娃節 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噶举派 噶举派 噶举派(白教)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语,而“举”字则意为传承。故“噶举”一词可理解为教授传承。 地位变化:1613年藏巴汗彭措南嘉崇信噶玛噶举派,1618年噶玛巴派打败格鲁派势力所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噶玛王国统治全西藏。1642年固始汗推翻噶玛王国,首府从日喀则迁于拉萨,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但不丹地区(主巴噶举
噶啷啷 噶啷啷 ɡá lānɡ lānɡ 噶啷啷 象声词。《宦海》第十四回:“小火轮上呜的一声,气管噶啷啷一阵铃声。”
噶喇 见"噶拉"。
噶霏 噶霏 噶霏拼音是ɡá fēi,释义是咖啡。
噶布倫
噶当派 噶当派 噶当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噶当”,藏语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僧人修行。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该派为后弘期最先创立的重要宗派。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教授派始自京俄巴。奠基人印度僧侣阿底峡(982—1054)入藏后作《菩提道灯论》,提出显密结合、先显后密的佛教教学内容与程序。后弟子仲敦巴(1005—1064)在藏北建热振寺,
噶厦

噶字在结尾的词语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