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柴的词语大全

带柴字的常见词语有:柴魚、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家方知柴米貴、蓬戶柴門、當家纔知柴米價、火柴頭、柴門霍夫、千日斫柴一日燒、千日打柴一日燒、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柴營、馬口柴、柴簾、炕柴竈、衆人捧柴火焰高、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捧柴火焰高、磨刀不誤砍柴工、火柴头、衆人拾柴火焰高、稱柴而爨、甕牖柴扃、柴篳、老樹枯柴、柴心兒、柴油機、柴潁、稻柴、柴竈、柴火錢、柴毀、柴柵、郊柴、數米秤柴、柴雞、柴市節、束柴、脅底下插柴、柴斷、柴輯、柴桑倫、柴護、薪柴、滿口胡柴、柴頭、柴荒米貴、油鍋內添上一把柴、營柴、烈火乾柴、还可以查询柴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柴字相关信息

含有柴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濕肉伴乾柴 【解释】形容拷打。
破柴都 1.五代时后蜀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柴房 柴房 柴房,顾名思义就是放柴火的房间。
擔水運柴 犹担水运浆。
柴桑門 柴桑门 【词语】:柴桑门 【注音】:chái sāng mén 【释义】:1.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柴篱 柴篱 柴篱,拼音是zhài lí,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木栅栏,藩篱。
當家纔知柴米價 辞典解释当家才知柴米价dāng jiā cái zhī chái mǐ jià (谚语)​主持其事的人,才知道事情的困难。 《西游记.第二八回》:「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
柴荆 柴荆 柴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ái jīng,意思是做柴用的小木。
破柴 破柴 五代 时 后蜀 军队的一种称号,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麤,束缚齐密,状若大饼餤,不可遽烧,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为业者。 孟蜀 时, 周世宗 志欲取 蜀 , 蜀 卒涅面为斧形,号‘破柴都’。”按, 周世宗 , 柴 姓,故以“破柴”为名。
柴路 柴路 柴路,男,1956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超快激光器研究室教授,光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柴灶 柴灶 柴灶,注音:chái zào,释义:烧柴禾的锅灶。
柴头 柴头 柴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chái tóu,意思是指柴火。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柴达木”为蒙古语,根据清代统治者平定西域后为扫清语言障碍、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而编撰,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重
柴戶 柴户 chái hù ㄔㄞˊ ㄏㄨˋ 柴户 用柴薪作的门。多借指清贫人家。 唐 李端 《忆皎然上人》诗:“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 唐 白居易 《小台晚坐忆梦得》诗:“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唐 顾非熊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诗:“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
稱柴而爨 【解释】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布拉柴维尔 布拉柴维尔 (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是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布拉柴维尔位于刚果河(扎伊尔河)下游北岸,隔河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相望。这里四季常青,芒果、椰子、旅人蕉成行成队,绿荫如盖,是座美丽的热带城市,有花园城之称。 布拉柴维尔建立于1880年10月3日,面积263.9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827000人。
柴羸 柴羸 柴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i léi ,是指柴瘠。
砍柴 砍柴 《砍柴》是刘代贤执导的一部中国大陆微电影,刘代贤、刘艳军等参与演出。《砍柴》讲述了森林防护的故事。刘代贤担任砍柴的角色,刘龙军担任他哥劝说者,刘艳军担任村长,刘代辉担任路过的行人,他们4个人轮流的拍摄,他们都什么都不会,最终还是拍摄了这部反应地方方言的片段小故事。
柴壩 柴坝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人民日报》1974.12.4:“他们在 芦河 上筑柴坝,挖壕引水,拉沙造地。”
柴桑倫 柴桑伦 柴桑伦,晋 陶潜 隐居 浔阳 柴桑 ,一生酷爱菊,后因谓爱菊的高雅之人为“柴桑伦”。
柴輯 柴辑 柴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i jí ,是指收集,辑录。
肋底下插柴 1.元剧习用语。谓自行隐忍或自行稳住。
禋柴 禋柴 yīn chái 禋柴 燔柴升烟以祭天。《梁书·武帝纪中》:“执禋柴之礼,当与能之祚。”《宋史·乐志七》:“帝出于震,巽惟洁齐。神明其德,乃称禋柴。”《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今禋柴展礼,必潜输琛货,私结要权,假息要荒,冀移善地。”
柴煙 柴烟 chái yān ㄔㄞˊ ㄧㄢ 柴烟 柴禾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沈从文 《贵生》:“﹝贵生﹞半夜里一个人在溪沟里砍了十来条大鲤鱼,全用盐揉了,挂在灶头用柴烟熏得干干的。”
柴关 柴关 柴关,chái guān ,指柴门。
柴雞 柴鸡 柴鸡,也叫笨鸡,麻鸡。柴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饲养柴鸡的成本比较低廉,非常适合家庭养殖。 公鸡5个月出栏,平均体重为3.5斤左右后,母鸡为2.5斤左右;性成熟为5个月,5个月开产;年产蛋量为150~180枚,平均蛋重40~45克,蛋壳颜色多为白色、浅褐色;其蛋黄比例大且颜色发黄,蛋清黏稠,卵黄膜较厚,色泽鲜艳。
柴积 柴积 chái jī 柴积(柴积) 犹柴堆。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 秦 之西有 义渠 之国,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 元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 吴 人指积薪曰柴积。积音际,即《周礼·天官》‘委积’之积。”
柴竈 柴灶 柴灶,注音:chái zào,释义:烧柴禾的锅灶。
柴槱 柴槱 积聚的柴堆。 唐 韩愈 《南山诗》:“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撿柴 辞典解释捡柴jiǎn chái 旧时乡下人家到树林或野外拾取干柴做为燃料。 如:「以前瓦斯尚未普遍时,人们多以煤炭或靠捡柴来烹煮食物。」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