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辞网:弘扬国学 · 传承文化!
汉辞网logo
今天是:

蓼的词语大全

带蓼字的常见词语有:紅蓼、含蓼問疾、蓼蕭、蓼藍、蓼蟲忘辛、糾蓼、食蓼蟲、荼蓼、馬蓼、蓼蟲、蓼风、蓼萧、摎蓼、蓼虫、蓼扰、越王嘗蓼、竹節蓼、枯蓼、靑蓼、蓼擾、蓼莪、蓼花、蓼風、蓼蓼、蓼科、蓼菜成行、火蓼、食蓼虫、蓼蓝、马蓼、蓼洲周公、香蓼、水蓼、青蓼、纠蓼、集蓼、红蓼、甘蓼、薵蓼、还可以查询蓼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蓼字相关信息

含有蓼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蓼虫 蓼虫 寄生于蓼间的虫 《楚辞东方朔》:“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 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桂蠹蓼虫》:“《楚辞》注:桂蠹以喻食禄之臣,蓼虫以喻放逐之士。”
甘蓼 甘蓼 甘蓼,是汉语词汇,出自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
竹節蓼 辞典解释竹节蓼zhú jié liǎo 植物名。蓼科。茎及枝扁平多节,呈绿色。叶片位于幼茎前端,呈披针状。花生于节间,呈白色。可供观赏,亦可入药,茎、枝捣汁,对蜈蚣咬伤极有疗效。
蓼藍 蓼蓝 (词语)蓼蓝(拼音:liǎo lán),(学名:Polygonum tinctorium),亦略称为蓝或靛青,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用作染色及药用。清热类的中草药,功能主治:解毒、解热与杀菌。 蓼蓝,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也叫蓝。蓼蓝亦有在欧洲生长,是当地的主要蓝色植物
蓼花 蓼花 (特色食物)蓼花,又称“燎花”,“蓼花糖”是陕西咸阳市三原县著名特产,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 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薵蓼 薵蓼 薵蓼,读音为zhòu l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草木覆盖貌。
蓼蓝 蓼蓝 (词语)蓼蓝(拼音:liǎo lán),(学名:Polygonum tinctorium),亦略称为蓝或靛青,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用作染色及药用。清热类的中草药,功能主治:解毒、解热与杀菌。 蓼蓝,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也叫蓝。蓼蓝亦有在欧洲生长,是当地的主要蓝色植物
荼蓼 荼蓼 荼蓼,汉语词汇,释义为荼和蓼。
摎蓼 搜索。
蓼蕭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蓼莪 蓼莪 【名称】《小雅·蓼莪》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紅蓼 红蓼 (蓼科蓼属植物)红蓼(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Linn.)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直立,高可达2米,叶片宽卵形、宽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两面密生短柔毛,叶脉上密生长柔毛;叶柄长柔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紧密,微下垂,苞片宽漏斗状,草质,绿色,花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椭圆形,花盘明显;瘦果近圆形,6-9月开花,8-10月结果。 中国除西藏外,广布于中国各地,朝
蓼蓼 蓼蓼 蓼(学名:Polygonum)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称 [knot-wee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蓼的叶子为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最普通的如酸模叶蓼、水蓼、荭草等。大多生长在水边,有何首乌、水蓼、红蓼、扛板归等。全草可以入药,而叶或茎则可拿来作染料使用,但其作为靛青染料之原料实为是相当浅的蓝色,故往往再经由不同
枯蓼 枯蓼 kū liǎo 枯蓼 枯萎的野草。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椽罢官归乡》诗:“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蓼扰 蓼扰 liǎo rǎo 蓼扰(蓼扰) 纷乱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 李周翰 注:“蓼扰,乱貌。”
糾蓼 纠蓼 纠蓼,拼音是jiū l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相互牵缠。
靑蓼
蓼蟲忘辛 【解释】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出处】《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越王嘗蓼 辞典解释越王尝蓼yuè wáng cháng liǎo 蓼,苦草。越王尝蓼指越王句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蓼,刻苦自励,终于雪耻复国。 《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越王尝蓼,必欲复吴之仇。」
含蓼問疾 【解释】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君主跟百姓同甘共苦
火蓼 红蓼的别名。
蓼擾 蓼扰 liǎo rǎo 蓼扰(蓼扰) 纷乱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 李周翰 注:“蓼扰,乱貌。”
香蓼 香蓼 香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粘毛蓼Polygonum odoratum Lour的茎叶。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理气除湿,健胃消食之功效。用于胃气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风湿疼痛。
纠蓼 纠蓼 纠蓼,拼音是jiū l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相互牵缠。
馬蓼 马蓼 马蓼:马蓼 马蓼:中药
蓼萧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蓼蟲 蓼虫 寄生于蓼间的虫 《楚辞东方朔》:“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 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桂蠹蓼虫》:“《楚辞》注:桂蠹以喻食禄之臣,蓼虫以喻放逐之士。”
青蓼 青蓼 qīng liǎo 青蓼 即青荼。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荼,蓼也……亦谓紫色者为紫蓼,青色者为青蓼,其长大不苦者为马蓼。”
蓼洲周公 蓼洲周公 蓼洲周公是指 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吴县人。
食蓼蟲 食蓼虫 shí liǎo chóng ㄕㄧˊ ㄌㄧㄠˇ ㄔㄨㄙˊ 食蓼虫(食蓼虫) 以苦蓼为食的虫。 唐 白居易 《自咏》:“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清 赵翼 《哭黄月山》诗:“读书七十年,苦如食蓼虫。”

©2025 汉辞网HANCIW.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5157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