録的词语大全
带録字的常见词语有:誊録书手、甄奇録異、棄短録長、棄瑕録用、誊録生、王録事、目録、漫録、誊録、誊録院、回忆録、横録、引録、録播、鬼録、有聞必録、翻録、實録、撮録、膺録、龟録、簿録、跋録、班朝録、兼收並録、后録、誊録官、選録、板録、真録、同年齿録、執録、剟録、名録、録示、别録、旌録、兼收并録、显録、实録、顧録、药録、録續、登科録、通讯録、劬録、登録、手録、宝録、押録、还可以查询録字组词的意思解释、拼音读音、词语出处等信息。
含有録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 | 解释 |
---|---|
録示 | 依次指示;逐一教示。 |
録记 | 録记 出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亦经御览,亲笔録记。” |
过録 | 过録 过録,是汉语词汇,解释是检阅簿录。 |
手録 | 手録 shǒu lù 手録 亲手抄录。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凡所宜有之书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诸人而后见也。”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诗:“别庋加收藏,前贤矜手録。北堂学士钞, 南宋 遗民牍。” |
驱録 | 驱録 驱録(驱録),中文词汇,驱逼查抄。 |
杂録 | 杂録 杂録,汉语词语,拼音是zá lù,释义是古代史学体裁之一种。 |
日録 | 日録 日録,汉语拼音rì lù,意思是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 |
衿録 | 衿録 衿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 lù,是指旧时指入泮的簿籍。 |
都録 | 都録 出处 《南史·刘季连传》:“ 元起 典签 朱道琛 者,尝为 季连 府都録,无赖, 季连 欲杀之,逃免。”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汉之公府掾、诸卿主事,辟召皆天下名士,其权柄足以动摇守、相者,今之所谓都録、行首、主事之类是也。” |
脞録 | 脞録 脞録,汉语词汇,拼音cuǒ lù ,意思是犹杂录。亦用作书名。 |
龟録 | 龟録 龟録(龟録)guī lù( )亦作“ 龟籙 ”。即龟书。古代常用以作称颂瑞应之词。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式题龟録,人天鉴知。” |
照録 | 谓不作改变﹑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 |
追録 | 追録 追録出自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宣宗 多追録 宪宗 卿相子孙。”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随缘居士》:“ 建炎 中,追録党人,除直秘阁。” |
録第 | 録第 lù dì 録第 (1).按名次录用。《后汉书·蔡邕传》:“臣每受诏於 盛化门 ,差次録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 (2).编次。 汉 王褒 《九怀》序:“追而愍之,故作《九怀》,以裨其词。史官録第,遂列于篇。” |
囚録 | 拘系;关禁。 |
缮録 | 缮録 缮録是一个出自《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的意为誊写的词语。 |
同学録 | 同学録 tóng xué lù 同学録(同学録) 记载同班或同校同学的姓名、籍贯、简历与通讯处等内容的小册子。 吴虞 《四川法政学校同学录序》:“四川法政学校某班诸君既行毕业礼,将有《同学録》之刻,远符著籍之规,近表乐羣之意。”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并说上次来信,寄我父亲店铺,因地址不确被退回,现从同学录查到我的籍贯。” |
序録 | 序録 xù lù 序録 (1).书目的编次和说明。说明部分包括著作的源流、要旨等,略相当于图书提要。序,亦写作“叙”。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第一卷为“序录”。 (2).记叙;记录。 宋 曾巩 《类要序》:“至於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洲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録,皆披寻紬绎。” |
小録 | 小録 小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ǎo lù,是指正史以外的一种短篇杂史,也指宋 新科进士的题名录。 |
録音机 | 录音机 (把声音记录下来以便重放的机器)录音机,把声音记录下来以便重放的机器,它以硬磁性材料为载体,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载体,一般都具有重放功能。家用录音机大多为盒式磁带录音机。 盒式录音机曾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极为流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盒式录音机已趋于淘汰! |
舍短録長 | 【解释】见“ 舍2短取长 ”。 |
道録司 | 道录司 北周、宋时有左、右街道录院,掌道教事务,先属鸿胪寺,政和六年(1116年)改属秘书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属礼部。清沿置。掌有关道教徒事务。其主官称正印、副印,下设左右正二人、左右演法二人、左右至灵二人、左右玄义二人等。各省则府置道纪司,州置道正司,县置道会司。 清代沿置。 |
録録 | 録録 《録録》是宋代诗人张蕴的作品之一。 |
有闻必録 | 有闻必録【解释】把听到的都记下来。《宦海》第十一回:“不過照着有聞必録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朱自清 《回来杂记》:“前一种现象别处似乎没有,后一种现象别处虽然有,却不像这儿的认真--几乎有闻必录。” |
僧録 | 僧録 僧録,拼音是sēng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僧官名。 |
録籍 | 録籍 《録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lù jí,是指记载官俸等级的簿册。 |
登科録 | 登科録 唐代有登科记﹐宋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 |
讫録 | 1.见"讫箓"。 |
着録 | 着録 着録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zhe lù , 释义:1、记录;记载。 2.特指将书名列入目录。 3.指列名于私人讲学的经师门下,即所谓著录弟子。此风盛行于汉代。 4.犹著作;撰写。 |
録像 | 録像 録像 亦作“录相”。 用光学或电磁等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亦指记录下来的图像。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人民日报》1977.6.14:“今后的国际体操比赛将可能采用新方法--磁带录相装置。” |